关注历史实战鹏配资,了解更多精彩人物故事!
1965年初春,毛主席乘坐专列从北京启程,踏上全国各省市的调研之旅。5月间,他在湖南长沙暂住几日,决定利用这个机会重新踏访井冈山,回望那片曾经浴血奋战的红色土地。
尽管毛主席已年过七旬,身体不如年轻时那般强健,但精神依旧矍铄,怀着多年未竟的心愿亲赴故地。井冈山对毛主席来说意义非凡——这里是他从文人转身为军旅领袖的起点,是他领导武装斗争的发轫之地。
正是在简陋的井冈山,毛主席写下了《星星之火,可以燎原》和《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》等著作,这些文字如雷贯耳,激励了无数革命者汇聚力量,共同奋斗。
5月21日上午,毛主席一行从长沙陈家山招待所出发,乘车前往火车站。同行的有警卫王宇清和护士长吴旭君。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张平化、省公安厅厅长李强等地方领导则各自乘车陪同。
由于火车只能从长沙到株洲,前往井冈山腹地还需转乘汽车。毛主席事先嘱咐一切从简,尽量减少用人用车,避免给地方同志添麻烦。
晚上7点,车队抵达茶陵县的落脚点。因未提前通知,茶陵县的干部们措手不及,县里条件十分简陋,大家临时将县委办公室整理成临时住所,供毛主席和随行人员过夜。
展开剩余82%随行工作人员带来了毛主席惯用的生活用品,很快便布置妥当。毛主席看后颇为满意,反而比平时睡得更踏实安稳。
茶陵县县委同志们忍不住唠叨:“毛主席来了,早该通知我们,才能做好充分准备。”
县委书记也附和:“是啊鹏配资,让主席住在办公室,我们心里有些不安。要是提前说,我们还能腾出我的房子给主席。”
工作人员笑着解释:“毛主席只是路过这里,不想影响大家的工作,您们别担心,主席从不讲究这些。”
第二天一早,县委的同志们纷纷前来探望毛主席。毛主席精神饱满,和大家一一握手,随后合影留念。虽然时间紧张,但他还是耐心地与同志们话别,继续赶路。
车队进入江西永新县境内,在县委招待所停留休息并用午餐。饭后,江西省委的同志赶来,毛主席同样逐一握手,并合影纪念。
随后,汽车继续向井冈山挺进,赶在天黑之前抵达茅坪的八角楼。这里曾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期毛主席的住所之一。
因赶路匆忙,毛主席未曾下车,只让司机绕着八角楼转了一圈,目光中满是回忆。很快车队抵达黄洋界。
毛主席曾亲自指挥部队在黄洋界奋战,对这里地形非常熟悉。新中国成立后,为纪念那场保卫战,特意修建了朱德总司令题词的纪念碑。
司机将车停靠路边,毛主席走下车,环视四周群山:“你们看,这就是黄洋界。那时我们兵力不足一个营,却成功抵挡住敌军四个团的猛攻,打了一场漂亮的胜仗。”
他久久凝望着山势鹏配资,感慨道:“黄洋界战役极为关键,为根据地的稳固奠定了基础,也推动了革命事业的进一步发展。”
车子继续前行,不久便出现了些许机械故障。或因盘山路崎岖,汽车水箱温度异常升高,水箱耗水量大,需要加水。
虽说出发前车辆已做全面检查且水箱加满,司机却没有备用水,便汗流浃背地试图在山中寻水,奈何无果。
毛主席得知后,立刻吩咐警卫王宇清将自己备用的饮用水递给司机使用。
毛主席的饮用水装在两个保温瓶内,都是温水。护士长吴旭君劝道:“茨坪还有段距离,给主席留杯水吧。”
毛主席微笑回答:“不用了,不用留,统统给汽车用吧!”
司机赵师傅感受到毛主席的宽厚和善良,激动地说:“毛主席真伟大,能为您服务是我最大的幸福。”
解决水箱难题后,车队终于于22日下午5点多抵达茨坪,这里是井冈山的中心区域,条件较为宽敞舒适。毛主席住进了井冈山宾馆。
休息一夜,第二天毛主席便告诉随行人员:“大家分批参观,不用都挤在一起,这样会更自在。”
他专门参观了井冈山博物馆,边走边回忆:“当年刚到井冈山,生活异常艰苦,住草屋、吃红米饭,穿草鞋。没有统一的军服,衣服上满是补丁。但同志们个个意志坚定、乐观向上,对革命的未来充满信心。”
不知何故,毛主席重访井冈山的消息传开,附近乡亲纷纷前来探望。毛主席在茨坪小住数日,5月29日临行前举办了一场群众见面会,约有1700余人参加,其中不少还是毛主席当年的老朋友。
毛主席说:“我离开井冈山已经38年了。这次故地重游,勾起了许多往事。我早就想回来看看,见到大家我感到非常激动,也十分高兴……”
上午10点,毛主席乘车离开井冈山,下午抵达吉安,住进招待所。每到一地,他都有接见地方领导和群众的习惯,吉安也不例外。
第二天,毛主席与吉安同志告别,继续乘车赶往樟树机场。专列早已抵达机场临时车站,至此井冈山之行正式结束。
此次重返井冈山,毛主席的住宿和餐饮都保持简朴鹏配资,行程中汽车行驶了610多公里。虽然路途较长,但毛主席心情愉快,身体状态良好,堪称一次成功而温馨的旅程。
发布于:天津市易倍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